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

万圣节南瓜大赛

公司今年举行了个万圣节南瓜雕刻大赛,每组分个南瓜,自由发挥。出来的结果挺好玩的,分享一下:

第一名 变形金刚
第一名 变形金刚 第一名 变形金刚 第一名 变形金刚效果图
如果不看最后那张效果图,我还看不出是变形金刚呢。不过那效果图挺cool的,应该拿第一名的。

第二名
第二名
没看出有甚么特别,应该是因为雕功比较厉害而获胜的吧。


第三名
第三名


个人觉得下面这个好玩:从小图看出来是只老鼠站在月亮上,cute
月亮上的老鼠


下面这个是我们组的作品,没啥特别的
我们组的作品

其余作品:
20081028349 20081028352 20081028355

20081028358 20081028353

去年和大仙一家一起过万圣节,还刻了个南瓜灯,在黑夜里也挺吓人的。点击这里看旧作《自制南瓜灯》.今年决定不再派糖了。去年派糖的时候,一开始,大家都抢着去派糖给敲门的小孩子,要看看他们的装扮。到后来,实在是又累又厌烦,大家你推我让,都不愿意去开门。所以今年就不派糖了。

去年这个时候,爸妈还在加拿大呢,妈妈躲在楼上偷偷看讨糖的小孩子…… 真想念他们啊!!!

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

冬天请你不要来……

今天看到街对面、原本黄得最灿烂的那棵树的叶子几乎全部掉光了,才猛然意识到--任何绚烂的东西都会消逝……越是如烟花般耀眼,越是令人黯然神伤……

冬天,还是请你不要来……

#1 (70, @Bronte Creek Lake)

fall color...

 

#2 (qqxk, @Lake Muskoka)

country road

 

#3 (qqxk, @Lake Muskoka)

country road

 

#2和#3是同一个角度,不同曝光,其实#3是过曝了,被我后期调色,觉得夸张点也不错。

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

Lake Muskoka (2008)

↓ 长曝光。非常喜欢这条小路,可惜功力不够,没有照出天堂的感觉。
country road

↓ 长曝光,过曝了,但是经调色后,效果还是不错的。



↓ 长曝光+ND filter,剪裁过的。
Lake Muskoka

↓ 长曝光+ND filter, 乌龟师傅做我的前景
Master Wu Gui @ Lake Muskoka, 2008

《风的痕迹》--Lake Muskoka (2008)

Bronte Creek Park (2008)

↓ 拍的时候觉得这小枝条在光影下很特别,可惜没拍出想要的效果 :(
leaves

↓ 也许拍叶子拍得太多有点累了,所以明知道要修整一下才可以拍,都懒得动了,出来的效果当然就一般了:最右边的叶子完全是多余的,连累了整张的通透性!都是懒之过!
leaves

↓ 可惜没有其他着眼点,要不这张都可以算不错的作品的。
leaves in woods

↓ 这张是我拍的,本来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作品,但是经过GG作游乐场效果后,就变得好多了 :)
leaf

下面这张是GG照的,是我调的色。原图的树是黄色的,被我弄成红色。说实话,我觉得红的才好看呢! :)
↓ 调色后的图
fall color...
↓ 原图


《风的痕迹》--Bronte Creek Park (2008)

River Wood Park (2008)

就是这次的小行程,令我们对大光圈的神奇威力刮目相看的!!! @_@

这次我并没有什么好作品出来,要怪就怪park里的叶子没有红起来吧! :)

↓ 这张应该是这么多张里面最满意的吧。还是GG提醒我有逆光,于是匆匆忙忙照了,没想到效果很好。其实没怎么调色。
maple leaf

↓ 这张不算出彩吧,但是个人觉得非常舒服,也属于"不错"的范围。
bridge

↓ 这张放到论坛里,竟然有不少人喜欢,挺意外的。其实是经过GG 翻转、叶子锐化、背景虚化等一系列处理后,才显得漂亮起来,个人不太喜欢。
leaf

↓ 手机照的树林,so so 而已,没有着眼点。:(
River Wood Park

↓ 刚进公园不久就看到的Art Center,也许出来的照片不出彩,但是其实是间挺漂亮的小屋。
art center

↓ 照叶子照多了,也没什么意思了。
maple leaf

↓ 先此声明:这张是GG照的。之所以放在这里,是因为我想提醒我自己:有时候照相的视角应该低一点,这张就是好例子。而且GG也将广角的威力发挥出来,挺有冲击力的一幅!
bridge

《风的痕迹》--River Wood Park (2008)

乌云……红灯…… (2008)

喜欢lomo背后的idea: shoot fast。

很喜欢云。

三番四次都想拿小DC,在上班的路上抢拍云彩,一直都没成行。GG很支持地买了个N95给我。别看是个手机相机,却是个好头:5M, CarlZeiss

其实在上下班的路上照了无数张云彩,但是多数都是在车高速行驶中照的。毕竟是手机相机,无法进行高速process,所以很多都是模糊的。

↓ 这张刚好是红灯的时候照的,颜色有调过,才使云更加浓黑,红灯也异常的诡异。又让我狗屎运了一把。

发呆……


透过镜头看世界
一片蓝天、白云
也许我可以什么都不做
只是发个呆 ……

后记:用手机N95拍的,超喜欢有云的天空,每天上班看到漂亮的天空就会掏出手机照个不停,要谢谢GG对我的狂热有相当的忍耐
这一张是和70在下午去喝咖啡的路上照的,可能心情漂亮,照出来的云也挺漂亮的。 :)

Burger ...

Burger是社区里的一条非常活泼的狗狗,一开始并不惹人注意,但是和它玩多了,就会被它的活泼所吸引,一两天没见它,就会挂念,有点无法自拔。尤其听它主人要搬家了,我和70都难过了好一阵子,决心要自己养条像burger的schnauzer。

↓ 知道它要走了,忍不住照多几张像,可惜burger太活泼了,见它的时候又是在黄昏,不少照片都模糊了,很可惜,仿佛就剩下这一张了。

后记:GG把我拍的狗狗照偷到他自己flickr上 :(
55555555555555, 我的burger T_T

Central Island (2008)

↓ 这张自己都很满意,虽然到现在都没想记起来当初是怎么想的(也许什么都没想就shoot了)
Downtown Toronto

↓ 记得GG说重复的图案能拍出漂亮的照片,于是就尝试了一下,不太成功,OK而已。我还记得我趴在单车架前照,看得building里面两个security一愣一愣的 :D
Downtown Toronto

↓ Toronto不多见的摩天大楼。一直都很喜欢大楼之间的空隙在蓝天陪衬下的美丽,照葫芦画瓢,效果不错 :)
Downtown Toronto

↓ 向左拍?向右拍?我一直都喜欢GG拿相机的样子,经常偷拍他。这次见到一路人甲刚好在GG身后拿着小DC在拍,一个向左,一个向右,挺好玩的。可惜欣赏的人不多,除了我,迄今还没找到第二个 :(
向左拍?向右拍?

↓ 回航 要拍日落,刚好碰上帆船回航,也是狗屎运。
回航

↓ 落叶 因为还没有实力拍大气的风景照,于是就着眼小事物。看见central island长长的栈道上,有片落叶,想都没想就拍了。
落叶

↓ 手机照出来的惊喜



→《风的痕迹》 -- Central Island (2002 2003 2005)
→《风的痕迹》 -- DowntownToronto CentralIsland (2008)
→《猫眼看世界》 -- 雨中的Toronto (Union Station, 2008)
→《猫眼看世界》 -- Central Island (2008)

日落密西沙加 (2008)

傍晚天气不错,拿着相机和刚买的新头Sigma 10-20mm F4-5.6 EX DC,和70一起去散步。晚霞很漂亮。

Sigma 10-20mm F4-5.6 EX DC表现非常好,GG简直是爱不释手啊!

↓ 美中不足的是下半部分太暗了,

雨中的Toronto (Union Station, 2008)

下面是以前拍DT的作品,也是在Union Station 附近,其实在雨中照相也挺有趣的 :)

↓ 觉得几个花盆可以构成简单的重复图案





↓ GG帮忙做了后期出来,把多余部分裁掉,使画面符合黄金比例。黄金比例真是摄影的黄金定律啊!!!


→《风的痕迹》 -- Central Island (2002 2003 2005)
→《风的痕迹》 -- DowntownToronto CentralIsland (2008)
→《猫眼看世界》 -- 雨中的Toronto (Union Station, 2008)
→《猫眼看世界》 -- Central Island (2008)

杂锦帖

这个感恩节长周末安排实在是无与伦比的紧凑,先来个流水帐,以后慢慢详细更新:

周六:70用了6个多小时来D.I.Y修理楼上书房的窗,我基本帮不上忙,就在旁边8卦给70听。

周日:去了Bronte Creek Park。公园很大,在烈日下走了半天,累4了,真的老了 :( 照片和游记随后再帖。

周一:开车2个多小时去了Lake Muskoka,那里的枫叶真漂亮啊,仿佛仙境一样,照片和游记随后再帖。

顺便连接朋友一篇超棒,超多图的潜水游记--《潜在菲律宾(薄荷岛游记)

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

经济扫盲帖

昨天回家大塞车,正好碰上一个讲经济和大选的电台节目,觉得收获不少,起码被扫盲了。

大家不忙砸砖,已经懂的就别费劲看了;不懂的就随我来扫盲一下。

一 信用危机 credit crunch

先说信用危机。按照那位经济讲师的说法,信用危机是银行不愿意再借钱,让信用良好的公司、商户(就是那些十几年都一直向银行借钱,按时还钱的银行客户)无法再从银行借钱。

二 经济萧条 economy depression

economy depression 其实程度比后面要提到的economy recession要严重很多。像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,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美国“全国有五千多家银行倒闭,8.6万家商号暂停营业”,简直惨不忍睹。而近代的经济学不断去研究如何能避免再次陷入这样的经济大萧条。

而根据香港商报的说法,就是“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大萧条,堪称现代世界经济史上延续时间最长、波及范围最广、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。事件的导火线虽然发生在美国大陆,但却严重至冲击欧洲与日本。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企业开工率下降接近四成,工业生产倒退了20至30年。发达国家超过25万间企业破产,失业工人高达4500万人。国际贸易急速萎缩,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额比1929年减少了大约40%。各国股市腰斩,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曾经低到难以置信的 0.5。数万人跳楼自杀,华尔街栉比鳞次的高楼空荡死寂。”

三 经济不景气, economy recession

不景气比大萧条要好多了。根据那位讲师的说法,现在我们经历的只是经济不景气而已,还远远没达到萧条的局面(thank god!!!)

还有就是转帖另外一篇“10分钟让你全面了解当前金融危机”(ZT 自 51.ca http://info.51.ca/news/world/2008/10/09/160091.shtml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,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,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,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?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“杠杆”交易;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(Credit Default Swap, CDS)。那么,次贷,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?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?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,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。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,为通俗易懂起见,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。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。
    
一。杠杆。目前,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,采用20-30倍杠杆操作,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,30倍杠杆就是900亿。也就是说,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,假如投资盈利5%,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,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,这是150%的暴利。反过来,假如投资亏损5%,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。
    
二。CDS合同。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,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,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。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,把杠杆投资拿去做“保险”。这种保险就叫CDS。比如,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。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,也可能是保险公司,诸如此类。A对B说,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,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,连续10年,总共5亿,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,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,假如违约,你要为我赔偿。A想,如果不违约,我可以赚45亿,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,我还能净赚40亿。如果有违约,反正有保险来赔。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。B是一个精明的人,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,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,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%。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,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,如果其中一家违约,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,即使两家违约,还能赚400亿。A,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,因此立即拍板成交,皆大欢喜。
    
三。CDS市场。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,C在旁边眼红了。C就跑到B那边说,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,每个合同给你2亿,总共200亿。B想,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,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,而且没有风险,何乐而不为,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。这样一来,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,可以交易和买卖。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,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,而是把它挂牌出售,标价220亿;D看到这个产品,算了一下,400亿减去220亿,还有180亿可赚,这是“原始股”,不算贵,立即买了下来。一转手,C赚了20 亿。从此以后,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,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。
    
四。次贷。上面 A,B,C,D,E,F....都在赚大钱,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?从根本上说,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。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。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。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。笔者以为,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。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,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,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。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,贷款买投资房。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%-9%以上,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,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,借钱付利息,空手套白狼。此时A很高兴,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;B也很高兴,市场违约率很低,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;后面的C,D,E,F等等都跟着赚钱。
    
五。次贷危机。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,后面没人接盘。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房子卖不出去,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,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,把房子甩给了银行。此时违约就发生了。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,大钱赚不着了,不过也亏不到那里,反正有B做保险。B也不担心,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。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,在G手里。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,还没来得及转手,突然接到消息,这批CDS被降级,其中有20个违约,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%到2%的违约率。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,总共支出达1000亿。加上300亿CDS收购费,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。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,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。因此G 濒临倒闭。
    
六。金融危机。如果G倒闭,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,更糟糕的是,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,根据前面的分析,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。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。除了A之外,还有A2,A3,...,A20,统统要准备倒闭。因此G,A,A2,...,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,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,G万万不能倒闭,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。财政部长心一软,就把G给国有化了,此后A,...,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。
    
七。美元危机。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。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,假设其中有10%的违约,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。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。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。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,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。如果不赔,就要看着A20,A21,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。无论采取什么措施,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。
    
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,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