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12日星期二

也来谈奥运……

先来个总结,我是以平常心来看奥运的。

非常遗憾,我还没有看开幕式。不过从各网页上的图片看来,真的美轮美奂!!能够得到各方面的好评,我觉得挺高兴的。这么多挑剔的人,这么多不同的品位,都说好,多么难得。

听说CCTV版的转播狂烂,CCTV真是辜负了大家的期望,烂台!

也许是因为人抽离了中国的大环境,也许因为不能看奥运直播了,我也没有往日对奥运的狂热,只是去各网页看看结果,看看8卦。

看到一篇转帖明报的评论,也许有些过,却也不是不靠谱的。转载如下: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富丽堂皇的视觉盛筵

昨天,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正式开幕。北京奥运是本周香港媒体的主要关注焦点。

香港《明报》发表署名评论文章,题为《缘何北京奥运办得如此辛苦?》。文章写道:

北京奥运终於揭开序幕了,北京当局确已竭尽所能,把最好的一面呈现世人,不仅投资逾亿元将京城整容,还要工厂停工、汽车停驶、京人停国骂、外地穷人禁足京城,甚至连最不情愿的採访自由,也忍痛开放给外国记者。……过去年的28届奥运会,有个主办城市,当中有国际大都会的伦敦、巴黎、洛杉磯等,也有名不经传的小城市,例如安特惠普、蒙特利尔等。无论是哪一届,都办成嘉年华聚会。上届希腊雅典奥运,也是在恐怖袭击的阴影下举行,希腊街头依旧游人如鯽,到处是各类供平民欣赏和参与的表演及音乐会。

文章写道:

保安是必须的,但要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其中,也是必不可少。可惜,中共申办奥运的初衷,只是希望通过这场奥运会,洗脱中国人的百年耻辱,让全世界都见证中国的重新崛起,世人都目睹中国的经济成就。……北京当局千方百计让全世界知道,中国今天已是新富,日后请不要瞧我不起。……本来,作为主人家,稍作打扮,乾净整洁的迎接外宾,也是理所当然。但北京不然,她岂止稍作打扮,可是不惜工本,透支大量社会资源,豪掷5000多亿元人民币打造一个新北京,建起新机场、高速公路、铁路网络、运动场馆,还有数之不尽的新颖建筑,务求令外国人瞠目结舌。这种倾国倾力主办奥运会的豪情,百年罕见。事实上,这种接待外宾的方法,跟中共官场作风如出一辙。每逢有上级领导来视察,地方政府都要先将视察地点「装修一番」。

当然,向全球展示京城的新面貌、中国的新成就,最佳途径还是透过国际传媒。因此,除了因为要遵守申办时的自由採访的承诺,当局也希望透过外国记者的相机、摄影机和笔,向世人展现中国美好的一面,这样中共才作出让外国记者自由採访的妥协。但中共想展示成就之餘,不想让外界看到「正常的北京」,公安才不惜以暴力去阻挠境外记者的正常採访。正因为当局想向世人呈现一个非常的、临时的「新北京」,才把奥运会办得如此吃力,如此辛苦;相反,如果是一个正常的、现成的北京,就有可能全民参与,举国同欢,也就办得轻鬆愉快了!

香港《文汇报》发表评论文章,分析北京筹备奥运期间与西方发生的冲突。文章写道:

过去七年里,世界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;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角度与定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其间,由于双方关系态势的变化,双方对北京奥运的期待值也发生了变化。北京申奥成功的二零零一年,正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二年。入世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而言,都意味着中国有意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象征。但当时,中国崛起给西方的心理冲击远未达到今天的程度,因此双方深层的分歧被表面的融合意愿所掩盖了:西方希望藉奥运更多地将将中国融入由西方主导的经济和政治体制;而中国则仅善良乃至天真地认为,只要有融入国际社会的意愿,就可能顺利完成融入的过程,而忽略了其背后许多复杂的因素。

双方都没有想到的是:七年来,中国崛起以其对西方而言不可预测和不可掌控的自身逻辑发展,中国在逐渐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过程中,已经与西方产生了许多摩擦;更何况在政治体制和价值观领域,七年来双方几乎没有任何趋近的迹象。……与之相伴随的另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是:中国(尤其是民间)看西方的视角,从原来的仰视,逐渐发展到平视乃至俯视;更重要的是,由于历史的原因,无论是原来的仰视,还是现在的平视乃至俯视,中国看西方的背后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,那就是历史的悲情。如果说,这种悲情过去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悲,那么其今天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是傲;两者的内在逻辑一脉相承,即都缺乏与西方世界的心理上的真正平视。

2 条评论:

jing 说...

新机场,高速公路,铁路其实不能算是为奥运而建,应该是经济发展的需求,只不过赶上奥运的借口而已。北京机场在2004年就饱和了,高速公路也老塞车,还是奥运带来的新地铁为整个交通体系带来不少好处。
 
另外,蒙特利尔是小城市?

qqxk 说...

蒙特利尔(Montreal)不算小了